关于海林市开发区企业
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林市老科协
2022年8月
今年以来,海林市老科协按照年初计划以及国家省市要求,深入海林市开发区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部分企业,海林市开发区企业有五分之四均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不断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生长”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相关部门细化配套扶持举措,加大扶持力度,使全市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经济活力、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这些中小微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原因,主要是自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相关配套政策还缺乏精准精细等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平均寿命短等困难和问题逐渐暴露。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疫情反复、经济复苏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升高等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据调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非一日之寒,既有短期冲击也有长期顽疾,既有经营性因素也有制度性因素。从短期来看,经济复苏,疫情反复,上游成本涨价,叠加环保限产影响,是造成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的直接原因。但深层次原因是经营性和制度性等长期因素。一是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对上下游供应链、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议价能力不足,现金流最容易受侵蚀。二是中小企业人力财力受限,公司现代化治理水平不足,为自身经营风险较高埋下隐患。三是缺乏落地性强的中小企业顶层设计和统领性执行机构,我国现存的总领性中小企业相关法案仅有2017年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其内容多为框架性条例,实操性不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四是政策协调机制不完善,个别政策执行“一刀切”,误伤中小企业。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在新时代、新机遇、新形势下,必须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全力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积极培育发展,让中小微企业“多起来”。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扩大规模、做大总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手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有效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和退出,促进市场新陈代谢。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作用,加强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支持,鼓励更多自然人及社会组织创新创业、成为市场主体。要着力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存活率,着力培育本土企业,大力引进外地企业,积极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切实让潜在的市场主体涌现出来、发展壮大。当前,我市存在中小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因素,规上工业企业有微37家,相当于万人才有一家。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让中小企业“好起来”。政策是企业发展的指示灯和航向标,也是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增强发展动力的决定性因素。要落实好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用活用足税收缓缴、社保费减免等政策,研究制定一批阶段性、精细化、组合式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最大效应释放政策红利。要发展好普惠金融,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信贷扶持,拓宽融资担保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保持市场主体活跃度、推动各类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府各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继续健全监管规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控制资本消极作用,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全面消除市场隐形壁垒,确保管得住、管得好、管出公平公正。要促进公平竞争,依法平等保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打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要成立中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针对市场主体提出难点痛点问题,采取更加精准、精细的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能力,让各市场主体享受更为便捷、更为高效、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是推动提质增效,让中小微企业“强起来”。坚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中小微企业集中特别是产业集聚地区,重点支持清洁能源、酒类、医药类等建设一批综合性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价培育办法,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