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力于人民空军发展史研究的
老科技工作者——李仁敏
李仁敏,自2016年部队正团职退役后,主动加入牡丹江市西安区老科协。在市、区两级老科协指导、支持和服务下,致力于人民空军发展史的探索研究。在“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建设与发展、“东北老航校”发展史探索与研究、国防航空知识科普与宣传、助力文旅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骄人业绩,为老科协事业创新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他创建的“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被中宣部确认保留国家革命历史类纪念馆;被省、市认定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本人受聘为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一师老航校资深研究专家、黑龙江大学博物馆航空科普专家、黑龙江省国防教育专家、长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牡丹江人民航空历史研究院院长、牡丹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牡丹江市航空科普专家、市委党校特聘教师、市委宣传部大思政红色宣讲专家等职务。2023年任东北老航校专家委员会常务主任。被省关工委评为2023年度“最美老战士”称号。荣获2024年黑龙江省革命老区建设突出贡献奖。
一、筹建“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创建老科协红色科普研学基地。李仁敏个人捐款36万元,并筹资300多万元,投入“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他自费往返北京航空博物馆、民航博物馆、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馆及哈尔滨飞行学院院史馆、密山东北老航校纪念馆50余趟,考察考证东北老航校史实,收集文物史料。目前,该馆共展出藏品2400余件,其中国家文物650件(三级文物80件)。该馆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课题《东北老航校发展史》为依据,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前进”东北老航校精神为布展主脉,对东北老航校的前身、诞生、发展作了权威、完整、准确地记述,使纪念馆成为展示我空军辉煌历程、激发爱国情怀、普及航空科普知识的基地和平台。截至目前共接待参观人员6万余人次。
二、积极从事人民空军发展史研究,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科研成果。李仁敏以“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为依托,与全国各地相关纪念馆、博物馆、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每年组织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东北老航校前辈及其后代开展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他撰写的《东北老航校发展史中的航空科普探究及实践》荣获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一师航空科普教育特等奖;与高校专
三、多种渠道普及航空知识,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在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内,为大中小学生开设了航空科普专区,聘请中国首批航天员、空军原一级飞行员赵传东为红色研学指导专家,目前已有8000多名学生前来参观接受教育。李仁敏还联合空军研究院、东北老航校专家委员会、空军东北老航校历史研究室、黑龙江大学、牡丹江教师发展研究院成立了专家课程开发小组,共研发出13个省级红色研学课程,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国防教育、航空科普教育18场次。李仁敏还与学校联合组织“小小飞行员”夏令营、大中小学生红色航空主题研学、航空科普知识大讲堂等活动,聘请8名部队退役和现役军人为辅导员,吸引近万名青少年学生参与,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四、“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远近闻名,助力了省、市文旅业发展。“人民空军摇篮纪念馆”,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打卡地,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年均接待群众1万余人次。该纪念馆经省文旅厅推荐,国家文旅部确认为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
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潘忠还有感而发,即兴吟诗一首:
空军摇篮纪念馆的记忆
在温春的大地上,
海浪河奔腾流淌。
解放战争的硝烟中,
一座航校悄然登场。
它是飞行员的摇篮,
孕育希望,托举梦想。
新中国空军从这里起飞,
向着蓝天,展翅翱翔。
多次搬迁,路途跌宕,
却从未迷失方向。
传承红色文化,
揭示历史真相。
这里培养了
共产党军队的第一批飞行员,
他们曾鹰击长空,
抗美援朝、威名远扬。
他们曾问鼎苍穹,
战功赫赫、璀璨光芒。
岁月铭记着辉煌,
历史见证着成长。
无论未来
飞得多快、多高、多远,
温春航校的故事,
值得永远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