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爱民区老科协 >> 从约定俗成“人”行道,到百姓心中“民”行道

从约定俗成“人”行道,到百姓心中“民”行道

2020-04-09 18:15:38 来源:爱民区老科协 浏览:284

从约定俗成“人”行道,

到百姓心中“民”行道

——再谈从修路看初心

 

2019617日牡市老科协网站刊登了爱民区老科协的文章《从修路看初心》——学习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体会。这篇文章集中讲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重建了西三条路、新安街、平安街主城区三条交通大动脉,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市民出行的困难。称赞这种修路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操作是真真切切的不忘初心,是实实在在的牢记使命。

这篇文章是6月写的,平安街的工程还未竣工。到了下半年,本来对连续3年重建3条主干道的巨大工程已感到很不可思议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惊讶。这就是在全市小街小巷和次干道,遍地开花,大修人行道。

先说“不可思议”。我从1981年到城区工作,曾在区政府班子里分管城建工作5年,对牡市道路建设工作比较了解,也很有感情。牡丹江的下水管道大体是建国初期铺设,后来覆盖了沥清路面。以上三条主干道几十年没有大修过,都是以补坑、罩面为主。管径小,漏点多,每年冬春之交都有许多路段发生翻浆、鼓包和漏水,修不胜修。连续3年重建3条主干道,工程之浩繁,耗资之巨大,让我这个老城建想都不敢想,所以不可思议。再说“惊讶”,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大修人行道,这在老城建人心中也是一个梦想。因为几十年来,修缮人行道只限仅有的几种方法。一是靠配套。老牡丹江人都知道,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牡市兴起了“开发热”,后来又相继进行了“旧城改造”。在多年的城市开发、建设热潮中,把人行道铺设打包给了开发商。要建楼,必须配套建设人行道。二是靠“门前三包”。后来演变成“门前多包”,由一楼商铺对门前人行道包卫生、包清雪、包养绿化树,还有一项包门前人行道硬化。这一包包出了八仙过海,各显奇招。有铺水泥方砖的,有打水泥地面的。有修成台阶的,有为运货方便修坡道直接进屋的,各村使各村的高招,没有统一的规划标准,更谈不上改善市容市貌。主干道人行道铺设的这种乱象,直到2017年开始的道路重建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至于小街小巷和次干道的人行道,几十年从未大修过。有许多埋设电线、改造下水道的小工程,破路之后,敷衍回填,如同百纳衣,市民行走十分不便。赶上雨雪天,更是举步维艰。难怪有一次,我和一群老人围观西牡丹街人行道施工现场时,听一位老者颇有感触地说:“这事干的得民心啊,这修的不是人行道,修的是民行道、民心道啊!”

西三条路、新安街、平安街的重建,东四条路的大修,全市小街巷和次干道人行道的大修,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全市人民出行开车或走路的难题,也使牡市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讲话时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2019年在江西考察讲话时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我觉得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中,真正按习总书记的要求在想事、干事,想百姓衣食住行的具体事,干关系民生的小事、实事。把几十年、上百年约定俗成的“人”行道,建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民”行道。

从三年来牡丹江市城市道路建设的规模和效果,从“人”行道到“民”行道的转变中,全市人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担当和作为,看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看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取得的有目共睹的、人民满意的丰硕成果。

 

爱民区老科协  牟锦昌

202049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